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精神振奋,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热潮。学院教师立足自身岗位,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反响热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金起: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内涵、动力以及历史方位等方面内容做了清晰而精辟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从总体上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以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为导向,立足自身国情和社会主义的本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等因素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底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别于西方的重要维度。在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上,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立足自身工作岗位,不断研究好、不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这篇大文章,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王玲:2022年10月16日,一个终将会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我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发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为党为国培养更多担当伟大复兴使命的合格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国强:在风雨兼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过去的五年发展中,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疫情,我们抵住了全球经济放缓的经济压力,我们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国际风云变幻, 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成功完成了十九大以来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创了新的篇章。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看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党。在二十大报告中,通篇充满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旋律,强调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传承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我党不变的初心,更是坚定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海龙: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全国各条战线翘首期盼的大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和素养,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在具体行动中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林茹:党的二十大是新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盛会,将全面谋划布局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这些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报告振奋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思政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宣传报告精神,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中国故事,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征程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尽自己一份力量。